1)第1088章两封奏疏_南明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刘余谟被玄衣卫拿下诏狱,还没审理出一个结果,陈名夏的奏疏就送到了高义欢的案头。

  这封奏疏的内容很简单,表达了两个意思,一是回顾了十余年来,他辅佐高义欢抗击清兵争夺天下的革命友谊,二是表示自己操劳多年,身心俱疲,处理政务力不从心,时常出现纰漏,希望高义欢能够准许他辞官归乡。

  整篇奏疏中,透露出一股悲凉,哀求之意。

  正在气头上的高义欢,看见陈名夏的奏疏,怒气一下就消散了一半,心中开始犹豫起来。

  高义欢对于敌人够狠,对于朋友和亲人,其实一向都还不错,他仁义素著,仁德之名,也不完全是作秀而来。

  那些曾今是敌人,后来投降他的人,大多混得不错,始终跟随他的人,更是得到了厚待。

  陈名夏确实瞒着他做了许多事情,但是并不是要造反,高义欢相信陈名夏还是忠心于他,只是长期位居高位,让他更加贪念权势。

  军资案目的虽然很大,是为了夺回订单,但是本身涉案只是一万件棉衣,还有一名罪官畏罪自杀,而奏疏一事,高义欢只是怀疑。

  凭借这两件事,即便审理下来,也要不了陈名夏的性命。

  高义欢并不是一个特别勤政的人,这些年来,大魏朝廷能够运转,他能专心征战,陈名夏功不可没。

  现在陈名夏要辞职,朝廷的政务必受影响,会加大内阁和高义欢的工作量,而他并非朱元璋那样的狂人。

  内阁是大魏朝廷的首脑,要入内阁必须是强人、狠人才行。

  陈名夏精明强干,一件事情报上来,高义欢还在琢磨,他就想明白了,而且能很快作出反应,把事情办好,不用高义欢操心。

  若大一个国家,每天上奏的事情极多,政务繁杂,一般人很难理顺,分清轻重缓急,可他熟悉政务,每件事情都能处理的仅仅有条,而且效率极高。

  虽说陈名夏不算是一个好人,但是高义欢很清楚,好人是办不成事的,对朝廷官员而言,坏有时候并不是缺点。

  高义欢看了陈名夏的奏疏,看出其中有哀求之意,有点将他自己视作李善长第二的意思,哀求高义欢不要杀他,让高义欢放他一马。

  高义欢一时愤怒,恼怒他弄权,本也没想好要不要杀他,被他这样一搞,便有些不好意思,好像他这个皇帝有多刻薄寡恩一样。

  陈名夏已经服软哀求,要是高义欢还要通下杀手,那就真成老朱第二,要背人说大杀功臣,引得人人自危了。

  这毕竟容易让人联想到明初,老朱杀人真的太狠,一杀好几万,都不眨眼,开国功臣几乎被斩杀一空,能打的全部死绝,就给建文留两个善守老将。

  有明初的例子在,大魏的功臣一旦察觉这种苗头,会老实等着被杀么?

  有了第一次,再想来一次是很难的……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